职工文苑
我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从小随妈妈在太太身边长大,这里的太太是妈妈的奶奶,从我会讲话就一直这么叫着。太太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前辈,我的前辈又通过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就像一条涓涓细流,一直流淌下去,悄然地,形成了我们家的家风。
我们的家风是求知求新,它拓宽视野。
太太一生思想解放,善于接受新事物,关心国家大事。这得益于太太从小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生于旧时代的太太和她的姐妹,没有一人缠小脚,都是“解放脚”,这在当时社会可是被人笑话的。但是从小太太们和男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外出游学,解放思想,认识世界。太太在85岁高龄时,仍然每天都要读报听收音机,后来眼睛双目失明,就每天坚持听收音机了解时事新闻,我记得清清楚楚的,那个每晚六点钟的时事评论节目叫做《老冯说报》。那时候电脑刚刚问世,还没普及,太太从新闻媒体上得知电脑的强大功能,就整天说要是我的眼睛好着,也要学习上电脑,逢人就说,我现在是“科盲”,连电脑都不会用。
我的妈妈也是如此,妈妈非常敬业,常常关心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的最新变化;也喜欢关注世界风云,哪里受灾了,哪里打仗了,哪里需要人道救援了,并常常把她认为有益的东西和我分享交流。妈妈看手机,除了工作需要,查找了解相关的知识,看的最多的就是新闻,她从不喜欢拿手机玩游戏,看那些八卦新闻,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妈妈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她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一次,妈妈不会在网上下载音乐,就叫我过来帮她。我当时正在紧张备考中,就打算坐在电脑前一次性帮她下载好,她会用就行。可没想到,妈妈不让我操作,拉着我坐在她身边,一步一步的要我教她进行操作,按哪个按键,点哪个菜单,在哪里保存,怎么打开,一直到她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独立下载好了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才肯放我离开。
受太太和妈妈的影响我总是想探求更多新知。在学生时代我加入了校辩论队、演讲队,通过讨论各种辩题和话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好多奖项。毕业后我除了专注于继续学习和岗位相关的财会方面的知识,最近还带着妈妈关注了原本不感兴趣的足球,力求了解不一样的世界,拓宽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们的家风是淡泊名利,它塑造性格。
太太从来不看重金钱。她总是掏自己的腰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爸爸妈妈结婚时,爸爸家在农村,妈妈家在城市。他们结婚没多久,我的小爸得了膝关节骨膜炎,严重到无法行走。太太听说了以后,把自己仅有的8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让妈妈寄给小爸治病,本来那笔钱是太太攒着给小爷爷结婚用的。每年夏天麦收之前,太太都会给我发很多“六一” 过节费,然后悄悄告诉妈妈把钱拿回老家,帮我年迈的爷爷奶奶雇麦客收麦子。
我的妈妈也是这样,从我有记忆以来,奶奶身体不好常年看病,老家全村人,只有我家在村头诊所是先看病,后结账。逢年过节妈妈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村头的诊所结诊金,动辄几千元。婚后爸爸的工资基本全用来贴补老家。那时为了联系方便,爸爸从遥远的镇上接了一根长长的电话线一直接到我老家,因为线路很长,所以总有其他的人来串联老家的电话线,导致话费经常非常高,每次爸爸缴纳电话费用,妈妈也从无怨言。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告诉我:爸爸是个孝子,只要老家和爸爸能够随时联系,家人安心比什么都好。太太常说,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嫁妆。谁家家境好些就多出些,家境不好的就少出些。两个人互相帮衬,一起奋斗,从无到有,那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对金钱也不看重。所以更不会因为金钱诱惑去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尤其现在,我从事的是财务岗位,更要时刻谨记太太妈妈对待金钱的态度,廉洁自律,决不作有辱家风之事。
我们的家风是嗜好阅读,它充实自我。
太太好读书。家里最多的物件就是书。我最早看的期刊不是少儿杂志,而是三原人大给太太订的老年杂志《金秋》,那时太太的眼睛已经完全失明,上小学的我就常常在学习之余给太太念一些杂志里的文章,太太非常认真地听着,或喜或忧,或惊或叹。时不时会点评一两句,时光就这样静静的渡过。只要我在身边,太太总会让我给她读书念报,老人家从我读的内容里获得最新的知识和资讯。而我有时也会缠着太太也会讲一些过去的故事给我听。
我至今都记得太太以亲历者的身份给我讲的关于西安事变之前的故事。当时的蒋介石崇尚“攘外必先安内”的理念,面对日本的进攻迟迟按兵不动,于是西安学联学生们组成游行队伍要向蒋介石请愿,他们在1936年12月9日那天早上九点在革命公园那里集合,在向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请愿后,就徒步向临潼出发,我的太太走在第一排。当队伍刚到十里铺时,张学良从后面乘车追赶而来,一再劝告太太他们切勿到临潼,张学良当时说,蒋介石已传下“格杀勿论”的命令。可太太和学生们说他们不怕死。队伍僵持了很久,后来张学良拍着胸脯向学生保证说:“3天之内一定会有具体的行动。”于是3天后,“西安事变”发生了……太太的亲身经历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很强的代入感,顿时对那段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家有很多藏书。于是我每天沉溺在书的海洋里,先去吸收那段近代史带来的养分。慢慢地,我给太太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从近代史读到古代史,从皇帝列传读到皇后之死……后来我的历史成绩在我们班一直都是第一。
直至今日,每年我家都会订阅报纸,从未间断,这也是对家风习惯的传承。我们都很好的保留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的家里给我5岁的弟弟专门买了书柜,归置他的书籍。每一个人,包括我的小表弟,只要上卫生间,不论多着急,都要先到处找书或者报纸才能安心上厕所。这个蹲坑看书的习惯确实成了我们的家族特色。
我们的家风是简洁朴素,它与我同行。
太太崇尚朴素美,自然美,从不花太多心思在穿衣打扮上。在我的记忆里,太太的衣裤常年总是白、灰、蓝、黑这几种简单的颜色。常常对我们说:丑人多作怪,黑馍多费菜。并将这些习惯贯穿终生。记得有一次,姑奶奶给太太穿了一件上面印着小狗狗的睡衣,因为太太看不见,就问我她的衣服上有什么,我告诉他之后,太太非常生气,觉得太过于花哨,马上就让我帮她把这件衣服给换了。太太常常教妈妈通篇背读《爱莲说》,然后我的妈妈在很小的时候又教给了我,时常我躺在太太身边向她轻声背诵。时至今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句子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奶奶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在诵读中渐渐领会到“不羡百花争艳,独爱莲之高洁”的立身准则。
我们全家皆是如此,衣服干净整洁就好,出行简单方便就好,我们一直记得太太的一句话,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不贪慕虚荣,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们以此句为标杆,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人。
相比口口传诵的家训,太太的言传和身教,像温和的春风吹遍了我们整个家。追忆太太,寻找幼时坐在太太怀里,长大躺在太太身边的我。自太太离世后,我很少做梦梦见她,因为,我从不觉得她离开了。她的故事,她的一言一行,她的音容笑貌,都伴着这温暖的春风,吹入了我们大家的心底,有时候,看着姑奶奶、小爷爷、妈妈、舅舅大家身上都有着太太的影子,才能真正感悟到,这,就是传承。